本报记者 梁洪源摄
●本报记者 张义成
年底建成395个乡镇文化站
6月2日,记者从市文体局获悉,我市的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始于2007年,每个乡镇文化站总投入均在20万元以上,其中,中央财政对国家级贫困县的补助为20万元,地方自筹配套资金不少于4万元。
“乡镇综合文化站集图书阅读、广播影视、文艺演出、科技推广、科普教育、体育和青少年校外活动等功能于一体,是基层群众开展文化娱乐活动的公共场所和文化阵地。”据市文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,文化站要求建筑面积300平方米,均配备电视、电脑等文化娱乐活动专用设备,同时还应配备文化专干,为老百姓开展文化娱乐活动提供服务。
目前,我市395个基层乡镇共建成378个乡镇综合文化站,此外,17个乡镇综合文化站正在建设中,包括电脑室、图书室、多功能活动厅、运动休闲广场等设施。预计今年底,17个在建文化站将全部建设完毕,届时,我市乡镇文化站覆盖率将达到100%。
农民学习“充电”成时尚
修建乡镇综合文化站,丰富老百姓精神文化生活,嘉陵区安平镇50岁的居民陈国强对此体会最深。投资20万元兴建的安平镇综合文化站,面积300多平方米,设有排练室、乐器存放室、阅览室、农家书屋等。文化站建成后,陈国强就成了这里的常客,看书、拉二胡、练字……
“过去在农闲时,村民们大多把打麻将、玩扑克等作为休闲方式,邻里之间常常因为几元钱的输赢,闹得不可开交。”据安平镇党委副书记李小春介绍,综合文化站的修建,让村民们的休闲方式得到了很大的改变,读书、看报、唱歌、跳舞这些生活元素正被越来越多的村民所接受。种养什么最赚钱、如何施肥最有效等,吸引着村民们不断学习“充电”。
“可阅读,可收看技术讲座,可以开展文体活动,我们乡镇也有文化活动阵地了。”5月31日,营山县城南镇综合文化站里挤满了来自四面八方的村民,他们纷纷表示,有了文化站,既丰富了文化娱乐生活,又可以学到一技之长。
营山县按照“实用、经济、美观”的原则,在每个乡镇建立乡镇综合文化站,在全县53个乡镇655个行政村建成农家书屋655家,共计投放图书43万册、光盘700余套,建立了图书借阅制度,专门安排村干部进行管理。春耕期间,越来越多的农民来到农家书屋“取经”,遇到生产难题,也会来这里“抓药方”。今年以来,全县655家农家书屋已接待读者10万余人次。
文化服务丰富“新型农村”内涵
随着全市各地乡镇综合文化站的陆续建成,广大农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南部县大王镇繁荣村曾是有名的“落后村”,乡镇综合文化站建成后,该村首先开办了农民夜校,联通了互联网。该村党支部书记毛崇文说:“到文化站学习农技知识,上网找门路、看电影,在远程教育频道学技术,大家闲话少了,赌博的少了,文明新风吹进了新农村。”
5月31日,记者在高坪区走马乡文化站看到,来自该乡走马小学的30多名学生正在该乡文化干事带领下,进行舞蹈练习。“我们在乡镇举办了舞蹈班,免费为村民进行舞蹈培训。”走马乡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,通过活动广场,村民不仅能进行体育锻炼,还能在室内通过网络、书籍,浏览信息,获取科学知识,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公益性文化设施及服务。
“加强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,可以稳住农村文化建设阵地,进一步丰富‘新型农村’内涵。”市文体局局长白云告诉记者,通过文化站的建设,进一步丰富群众生活,促进当地居民全面发展,提高当地居民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。各地还将积极发掘农民的艺术创作热情,让农民成为文化的欣赏者和创作者,把“送文化下乡”与“种文化在乡”相结合,让更多的农民参与到文化建设中来。
(来源:南充日报) |